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短短的兩年時間,一大批行業和企業面臨著虧損甚至是倒閉的難題?,F如今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迎來了“后疫情時代”。
對于線纜行業來說,
“后疫情時代”該如何應對?值得深思。
這次疫情,一方面對我國經濟社會帶來了較大沖擊;另一方面,也必將推動很多領域產生深刻變革。
戰“疫”期間,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云直播”成為國內外網民關注的熱點。許多網友通過5G網絡成為這兩所醫院建設過程中的“云監工”。
可以說,通過這次“戰疫”,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已漸漸融入人們日常的生活,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梢灶A見,這一廣泛、深入的有效性數字化新探索,將成為推動“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破繭重生、求新謀變的重要力量,也給中國企業,包括我們線纜行業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再來看一看近期火爆的“新基建”。3月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常委會議,強調從消費、傳統基建和新基建等領域加快復工復產和擴大內需,其中新基建重點包括5G、特高壓、高鐵城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個領域。
根據相關機構測算,2020年,我國5G投資規模將近3000億元、特高壓投資規模超600億元、軌道交通投資規模在5000億元左右、充電樁投資規模100億元、數據中心投資規模約1000億元、人工智能投資規模約350億元。
其實基建的作用并不是這些項目本身,而是這些基礎性項目建成之后對相關產業的推動與促進作用,這才是基建核心的意義。
新基建有助于擴大內需,提振經濟信心,增添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有了新基建政策的加持,與新基建七大領域有著緊密關系的電線電纜行業企業將獲得重大利好。但我們要看到,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基礎設施的內涵也在改變。
此次“新基建”不同以往,關鍵在“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表示,過去的基礎設施投資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機場等領域,這些投資規模大、周期長,短期刺激作用明顯,但是投資回報相對慢一些。而“新基建”與發展緊密相連,是發展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創造與滿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
從“新基建”的項目來看,“新基建”的幾大領域中,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都緊緊圍繞著這一個主題。它提醒了我們線纜行業、企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數字化、智能化的時代馬上就要到來了。
制造系統凝結了科學技術的成果、思想理論的精華、社會人文的良知??梢哉f,制造系統的不斷演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
工業革命初期的制造系統,是由人和簡單的工具組成。之后有了流水線;再往后,有了自動化??v觀工業的發展史,制造系統的演進,從未停止過,如今,正朝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歷史性機遇就在今朝。
作為工業之主體,制造業正處于**的重大變革中。因此,線纜行業在這“后疫情時代”需要抓住“新基建”這一機遇,順“數字化”而為,擁抱數字化新技術,加快智能制造步伐。